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1115 0

男子无才

2023/6/18 9:14:08   

思想政治
  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实现新课标首考落地,体现学科政治导向、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加强教考衔接,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融入 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试题,让学生领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价值,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21题考查学生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因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增强坚持“两个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13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论述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地位和意义的把握,引导学生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二、紧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8题以多地兴建宪法主题公园,开展宪法宣传、宪法宣誓、法律咨询等活动为素材,引导学生体会宪法的至上权威和社会治理最高准则的地位,涵养宪法精神和法治意识。第41题以父子间借款纠纷为情境,将订约履约、赡养义务、人民调解等多个民事法律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凸显民法典这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契约精神和法治思维,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习惯。
  三、坚持内容改革方向 强化学科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当前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坚持内容改革方向,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的考查,努力发挥考试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积极导向作用。
  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23题结合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论题,考查学生对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的逻辑关系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的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粮食安全与强国复兴的重要关联,提升正确使用假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进而培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40题以科学工作者培育多年生稻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超前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辨识与判断这些创新思维的特点,认识并明确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领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注重试题情境构建 提高考查载体适当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试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3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着力创设符合课程性质和素养考查要求的试题情境,力求提高考查载体适当性,达成学科考查目标。一是为体现实践性活动型课程性质而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如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41题选取家庭成员之间的借款纠纷为素材,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场景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以人民调解员的模拟身份分析借款人的不当言行并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做到了与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相适应。二是为实现考查学科素养的目标而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如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8题,选取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开展宪法宣传、主题教育、宪法宣誓等活动的事实为素材,创设指向法治意识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兴建宪法主题公园开展相关活动对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切实发挥了试题情境的育人导向功能。
  五、推进试题开放设计 增强题型新功能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考试命题要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要求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特点设计开放性试题。
  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9题以“全球面临生物安全挑战形势下中国何为”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生物安全会议的中国代表的身份,草拟一份阐述中国关于生物安全问题立场的发言提纲。这一任务在解答路径方式上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只要能从形势判断、政策立场和成就、进行国际合作的主张、对错误作法的立场等维度运用学科语言阐明立场,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作答任务,试题的开放容纳学生多维作答、创新作答,发挥了开放性试题的应有作用。
  六、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助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制定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要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鼓励采用不同视角,采取不同思路,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要按照差异性的解题过程与思维过程划分评价等级,判断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学科任务的质量,推断其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第39题作为开放性试题,设计了分项评分量表,对作答仅提出维度方面的要求。考生只要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材料对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有基本判断并能概括中国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成就,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并不要求答出要点式的标准答案。这种评分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历 史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均衡,题量和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构建“五史”考查体系
  1 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考查学生党史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必然要求。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2 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如文综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3 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
  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如文综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丰富和发展儒家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文综新课标卷第43题呈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地域入手,思考该地域与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试题将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相融合,启发学生争做中华文明的拥护者、传承者。
  二、落实教考衔接要求 彰显核心素养立意
  1 鲜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突出唯物史观,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文综甲卷第25题以两汉间湘江流域和江浙一带的人口增长差异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时空观念的能力。
  2 全面呈现新课程标准特点
  2023年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注重呈现新的学习内容,增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从整体和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如文综新课标卷第31题、32题分别以“古代世界的帝国”“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为考查内容,是对新课标中新知识的呈现,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认识深度。文综新课标卷第25题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创设情境,将必修的“百家争鸣”与选择性必修3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相结合,考查荀子、韩非、李斯思想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3 严格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历史学科命题落实依标施考,基于不同课标的卷种既在内容范围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注重全面性、突出主干,又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如基于旧课标命题的试卷在必修和选修部分的答题点均注意结合学生所学,必修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均有试题设计。而基于新课标命题的试卷则不再专门设计选考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均不超过课标中学业质量要求的水平4。
  三、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1 鼓励创新意识、探究意识
  高考历史学科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或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对论证结果进行反证、探索和创新,凸显思维的个性和潜力。如文综乙卷第42题以梁启超对“民德”的观点为主题,构建多视角问题任务,学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对观点进行商榷补充。试题具有较强的思维力度,对启发学生独立探究和进行观点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文综新课标卷第33题引入1808年欧洲的时事漫画《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引导学生对漫画的内容、性质和价值进行初步鉴别,培养对历史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
  2 考查推理能力、逻辑思维
  历史学科通过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和具有思辨特征的材料,加强对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文综甲卷第41题引入学术界近年来对《塞尔登中国地图》的研究成果,从绘制方法、图像内容、流传收藏等角度立体描述了该地图的史料价值、来龙去脉,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对推理判断、逻辑表达等能力进行了较好的考查。文综乙卷第34题围绕20世纪30年代美国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的史实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在找准题干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 凸显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高考历史对应用性的考查,强调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梳理、论证和探讨,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如文综新课标卷第35题围绕当今部分发达国家关于世界环境问题责任划分的热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分析持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国家的真实意图。学生需要快速迁移所学的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认识到发达国家鼓吹“共同责任论”,实质是在推卸其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只有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地 理
  2023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与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全国甲、乙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往年保持基本稳定,新课标卷的结构与适应性测试卷一致,给学生以熟悉感。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一、聚焦铸魂育人 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功能
  1 精选素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地理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学生读原文、悟原理,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如全国甲卷第44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学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又如全国乙卷第44题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 展现新貌,增加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地理试题选取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如全国甲卷第1~3题,讲述泉州大规模出口胡萝卜基地由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又如全国乙卷第1~3题,展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打火机产业,在区位条件并不突出的湖南邵东市诞生、成长、壮大的历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地区发展优势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 关注现实,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理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计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理念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试题选取在应对区域环境问题挑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新课标卷第9~11题,引导学生认识草毡层对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价值。又如全国甲卷第37题,引导学生解读青藏高原南部风蚀粗化规律,并提出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再如全国乙卷第36题,展示巴西库里蒂巴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二、突出服务选才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 重视地理过程考查,增强知识融会贯通
  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如全国甲卷第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组过程与机理。又如全国甲卷第9~11题,要求学生解读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条件对区域植被分异与演化过程的影响。再如全国乙卷第7~8题,要求学生在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框架下,探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塑造过程。全国乙卷第37题,围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排放特征、大气环流等方面思考气流与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2 注重辩证思维考查,着力创新精神培养
  地理试题通过精心设问,突出试题的辩证性与开放性,在多因素交织且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全国甲卷第36题以埃塞俄比亚灌溉农机的推广与发展为主题,倡导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区域发展问题。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体验,辩证地评价景区数字化对游客认知和体验旅游景观带来的影响。
  3 强化地理原理考查,提升灵活应用能力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地理试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的角度,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如新课标卷第37题,以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变化为核心线索,先分别讨论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将要素间综合作用和区域间相互作用加以区分,再将两类作用相结合,体现综合性与区域性的有机统一。又如全国甲卷第4~5题,紧密结合人口相关内容,考查随着技术进步,河流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的变化。
  三、加强教考衔接 引导中学教学提质增效
  1 紧扣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平稳落地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考查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助推新课程平稳落地。如新课标卷第4~6题,通过对国道绕城现象进行模式化改造,考查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7~8题,围绕莲花盆的发育环境、发育过程,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第36题,以泰北山地吃酸茶的文化习俗、茶房村茶叶种植和生产销售为载体创设情境,考查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分析地域文化形成、从生产集中化角度分析其对企业采购和销售影响的能力。
  2 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地理试题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如新课标卷第1~3题,以河北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历程和未来规划为背景,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又如全国乙卷第4~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运输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间的联系。再如全国乙卷第9~11题,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3 优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试题在考查学生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全国甲卷第43题,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又如全国甲卷第37题(3)小题,耕作对地表松散层风蚀粗化的影响,需要学生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再如新课标卷第7~8题,以莲花盆为代表,反映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殊自然过程和文化审美价值。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 投诉建议 联系我们
浙ICP备19038669号-1 联合校园 @2024 unuid.com